东方对话西方,14个国家的100多位嘉宾因“善文明”殊途同归
什么是善文明?
一千个人有一千个答案,浙江的企业和基金会自有一套解法,他们在“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建学校,给东南亚贫困家庭儿童做唇腭裂手术,在非洲矿区修医院,在欧洲工厂推零碳技术,用智能摄像头监测保护濒危动物,为国际员工子女创办公益学堂……
2月15日,“善文明:当东方遇到西方”分享会上,这些案例让来自海内外嘉宾再次刷新对慈善的想象。本次分享会由杭州市基金会发展促进会、浙商总会公益慈善事业委员会、杭州国际传播中心、浙江大学善文明研究中心主办,阿里巴巴集团、蚂蚁公益基金会、杭州师范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及浙江工商大学国际教育学院支持。
来自牛津大学、哈佛大学的学者与浙江企业、慈善组织等同聚一堂,来自14个国家的100多位嘉宾,把影响力捐赠、善经济、ESG、企业可持续发展等议题被放在同一张圆桌上探讨,我们发现,东方与西方对“善”的诠释或有语言的差异,但对美好世界的向往始终相通。
在刚刚结束的民营经济座谈会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积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抓好生态环境保护,力所能及参与公益慈善事业,多向社会奉献爱心。
“义利并举一直是浙商精神的内核,浙商企业如今的全球影响力,靠的也是责任的主动担当。” 海亮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浙商总会公益慈善事业委员会主席王黎红在开场致辞中梳理了浙商善文明基因,无论是海亮集团将优质教育资源惠及国内外困境儿童,华立集团以青蒿素产业化推动世界抵抗疟疾,还是DeepSeek母公司幻方量化陆续捐赠5个多亿用于公益项目,都是浙商的社会价值追求。
|王黎红致辞
“善与美是全球共通的语言。”阿里巴巴公益基金会秘书长、中国慈善联合会第三届副会长姚瑶有同样的感受,阿里巴巴很早就开始号召员工和爱心商家一起做公益,互联网平台的背后是一个个真实的善意。东西方的交流以公益的方式进行,换来的就是爱的链接。比如阿里巴巴发起的国际爱心包裹项目,惠及了全球发展中国家的130多万儿童,“当我们看到相聚千万里的非洲孩子收到包裹时,‘地球村’这三个字就有了现实的意义”。
|姚瑶致辞
牛津大学Regent's Park College 特聘学者Dr. John Hoffmire站在全球视角看企业的ESG制定和社会福祉的关系。他注意到中国以及世界许多国家的科技正在迅速发展,“AI技术可能加剧不平等,要警惕科技发展的覆盖面,但增加员工持股制或许能让劳动者共享发展成果。”他在演讲中特别提到了中国公司华为的模式,他认为这是“资本普惠”的创新实践。
|Dr. John Hoffmire分享中
哈佛大学文理学院CAMLab 特聘学者、慈济基金会副执行长何日生从中国哲学出发,分析诸多企业如何将善融入企业,他将儒家和道家的尽善尽美和上善若水与ESG中的公司治理结合,印尼华人企业家黄荣年与员工从治理红溪河开始持续公益,利他的理念逐渐成为企业影响力的一部分。
|何日生分享中
圆桌畅谈环节,微笑明天慈善基金会发起人、杭州市基金会发展促进会会长吴伟讲述了捐赠人的力量,他刚刚接受了柬埔寨王国皇家莫尼萨拉蓬勋章最高等级大十字勋位,这见证了他和微笑明天团队2006年以来为柬埔寨卫生健康领域做出的卓越贡献,“当公益项目真实地帮助到孩子和他们背后的家庭时,就感受到善意可以跨越国界。” 杭州市民政局原一级调研员、杭州市慈善总会(杭州市慈善联合会)执行副会长翁歆从上世纪90年代参与杭州养老事业建设说起,那时美国道富基金就联系捐助杭州的老人和儿童福利机构,种下了中西合作公益的种子。香港恒生大学校长何顺文从恒生大学的创办引出捐赠人的理念如何影响一代又一代学子成长。香港知名财经媒体人、灼见名家传媒社长文灼非则在现场表示,希望开设媒体专栏,让香港成为汇通各地公益智慧的桥梁。
“普及捐赠文化、推动捐赠生态、服务捐赠人群,这是我们在2021中国捐赠人大会前就讨论形成的概念:影响力捐赠。”浙商总会公益慈善事业委员会秘书长、杭州市基金会发展促进会执行会长、杭州国际传播中心负责人姜贤正在分享会中阐述“影响力捐赠”的由来。
|姜贤正分享中
在大多数公益慈善场景中,捐赠人往往是隐藏在背后的人,而他们的需求和理念也常常被忽视。杭州市基金会发展促进会与斯坦福大学合作,汉化慈善工具包(The Philanthropy Toolkit),编写120多篇《全球视野》案例集,让更多人看到捐赠的影响力和专业性。许多浙江的创新公益项目,已经给出了影响力捐赠的解读。
蚂蚁公益基金会副秘书长黄庆委展示了一组数据,支付宝用户通过捐步数、养“爱心小鸡”吸引亿万网友一起公益,致力于生态保护的蚂蚁森林项目荣获联合国地球卫士奖。还有数字木兰计划,让西部女性在家门口就能从事AI数据标注工作;蓝马甲助老项目,让45,000名志愿者走进社区教老人使用智能手机。“科技不应制造鸿沟,而应成为温暖的桥梁。”黄庆委说。
|黄庆委分享中
海亮乡村教育振兴基金会秘书长代雅洁也展示了一张“影响力地图”,22个省份、145所学校、23万学生,这是海亮教育公益服务覆盖的版图,地图每一角都发生着创新和变化:云南景东县高考一本上线人数从个位数跃升至百人;在延安安塞区诞生了首位空军飞行员。代雅洁说:“教育振兴不是数字游戏,而是让每个孩子的人生有更多可能。”
|代雅洁分享中
正泰集团则是将ESG理念融入企业发展战略,每一个产业公司都在做捐赠创新,比如正泰安能在正泰公益基金会设立的“一度电”专项公益基金,就巧妙地将光伏电站的收益与农户共享。而“光暖万家”公益项目,则是联动政府、电力公司等利益相关方,为贫困家庭改造老旧电路,免费提供安全电器包,并培训村民成为志愿者。正泰公益基金会秘书长王起说,“公益不是单方面给予,而是与产业共赢。”
|王起分享中
无论是数字技术赋能公益,还是产业联动创新,这背后都是捐赠价值观在起作用。
分享会特别设置了闪电分享环节,一群“95后”甚至“00后”的分享,展现了年轻人对公益的独特理解。
“非洲需要‘授人以渔’的公益。”来自津巴布韦的留学生雷军(Ngirande Tamuda Takudzwa)直言,非洲的年轻人也期待改变和进步,他们和我的中国同学没什么不同。以前大家都认为非洲需要更多捐款,而我觉得,中国企业为非洲带去的光伏和数字技术,比单纯捐款更有意义。
时常参加国际会议的王苡憬有同样的感受,她是2060影响力投资咨询创始合伙人及CEO,一直在发掘并帮助解决社会问题的企业获得更好的融资和发展,最近她在支持的企业就有一家来自浙江宁波,他们就在用先进的甲烷检测技术帮助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的实现,新一代创业者正在用ESG理念重塑商业逻辑。
为什么如此多科技独角兽诞生在杭州?杭州创业发展促进会副秘书长陈碧凝用“浙商导师带徒”项目给出了自己的看法:“浙商企业家愿意花时间陪伴年轻人发展,阿里云导师团教大学生用AI保护古籍,云深处创始人教机器人伦理。”她说,“青年需要榜样,而善的种子会在浙商的代际传递中生根发芽。”
来自浙江工商大学和杭州师范大学的留学生作为“杭州‘榴莲会’·Z世代城市体验官”全程参与了分享会。来自南非的刘爱乐(Mapela Sivuyisiwe)认真听完整场分享后,对企业以ESG理念回馈社会发展深有感触,她在中国企业身上看到了更多利他属性。她的同学来自俄罗斯的伊利莎(Iushchenko Elizaveta)也发现,许多企业除了关注财务增长,更是以诚信和感恩来达成可持续发展。而来自乌兹别克斯坦的里奥(Abduvosikov Shahriyor)则看到了东西方对话的力量,在一个分享会中看到如此多的慈善创新方案,这也是他在中国留学中很大的收获。
杭州“榴莲会”·Z世代城市体验官在活动中(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这场持续5小时的东西方对话,让我们看到善文明不是飘在空中的理念,而是无数个体在具体时空中的选择。”姜贤正总结。从数字公益到青年创新,从影响力投资到影响力捐赠,2025年,我们的对话还将继续。
记者 | 王矫
海报设计 | 王培
杭基会是由杭州地区致力于推动基金会行业发展的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等机构和个人自愿结成的联合型、枢纽型社会团体,是继深圳市基金会发展促进会后,国内第二个专门针对区域基金会行业的联合性组织。
杭基会由杭州市慈善总会、浙江省微笑明天慈善基金会、浙江都快传媒集团有限公司、浙江省残疾人福利基金会、浙江省妇女儿童基金会、阿里巴巴公益基金会、浙江正泰公益基金会、浙江嘉行慈善基金会、杭州市西湖教育基金会、浙江锦江公益基金会、浙江传化慈善基金会、杭州青荷公益基金会、杭州市德信蓝助学基金会、杭州诸商慈善基金会等14家基金会和媒体共同发起。目前有会员74名,包含36家基金会、14家慈善会系统、以及媒体、学界、金融、法律、文艺、企业等领域代表。
杭基会的宗旨是遵守宪法、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遵守社会道德风尚,推动杭州市公益慈善事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的有关依法成立慈善行业组织的规定,促进基金会行业自律机制建设,健全基金会行业运作规范,加强对基金会行业的服务,提升基金会行业专业水平和社会公信力。
会员动态5
会员动态 · 目录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