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炫技不求流量,只给社会组织最需要的技术,微软这样用科技予力公益

 

“2022发现·善经济”大会由浙江省民政厅指导,都市快报×橙柿互动和杭州市慈善总会(杭州市慈善联合会)、浙商总会公益慈善事业委员会、杭州市基金会发展促进会、善学文化中心主办,微笑明天慈善基金会、浙江绿色共享教育基金会、浙江工商大学英贤慈善学院联合主办,万向信托、绿色浙江、2060Advisory影响力投资咨询协办。

 

来自杭州、北京、上海、深圳、香港、台北、洛杉矶、熊本、牛津等全球18座城市的60多位嘉宾,围绕善经济、善科技、善环境、善艺术、善金融六大主题展开讨论与分享,并发布“全球善经济创新案例库”,首批28个案例入选。

 

“善科技”主题板块,有5个来自全球、模式各异的案例,从不同角度讲述它们的探索。

 

本文是“善科技”板块的第三个案例,微软中国板块主持人公益时报视频新媒体负责人武胜男介绍,微软以数字化技术和自身的经验积累,帮助全球各地的供应商和客户减少碳足迹、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企业目标,还在无障碍支持、数字技术赋能等方面,诠释着“善科技”的使命。

 

大会上,微软大中华区公益事务总监王岭和大家分享了微软如何发挥科技的真正力量。

 

 

 

 

各位朋友大家好。今天我分享的主题是“科技的真正力量”。我们经历了三次工业革命,现在以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为代表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正在发生,这期间有机遇也有挑战。我们相信科技可以助力各类组织和个人解决缓解社会问题,带来更大的社会影响力。

 

我首先想分享一下微软公司的使命。1975年比尔·盖茨先生和他的伙伴保罗·艾伦先生创办了微软公司。我们最开始的公司的使命是“让每个家庭每张桌上都有一台电脑”。2014年,我们把公司的使命改成了“予力全球每一人、每一组织,成就不凡。”这个使命引领着公司的各个方面,当然也包括着微软的公益。

 

微软进入中国30多年,我们是用一种什么样的方式来参与社会创新的呢?

 

第一,就是真诚,以负责任的方式,科技予力公益。我们和公益组织合作,会看什么样的技术是最适合公益组织的,而不是为了炫技,不是以展示技术、吸引流量为出发点。

 

微软是一家科技公司,从2000年到现在,微软公司的市值一直排在全球的前5名,其中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我们的研发和创新能力,这是我们的DNA。在公益领域我们也秉承着这种研发精神,不断地尝试着从0到1的探索。此外,“持之以恒”也是我们的一个特点。微软公益的合作伙伴不是很多,但是时间都比较长,平均起来大部分都是10年以上的老伙伴。

 

科技企业需要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呢?我们认为是要有这种火种和公益的研发精神,要敢于从0到1的尝试,不怕试错。从1999年开始,微软公司就开始了软件云服务的捐赠和技术支持。2021年我们又推出了叫做“Modern Donation”的这么一个计划,专门为非营利组织提供微软最先进的产品和云服务。

 

| 微软为非营利组织提供免费的软件和技术支持

 

2010年起,我们就和公益组织一起来倡导技术和公益的融合。我们在全国多个城市办了20多个系列的“非营利组织信息日”活动,邀请公益组织和我们的业界伙伴一起来考虑,如何再把技术和公益能够更好地相融合,这一晃已经10多年过去了。

 

“Tech4Good”这个词大家可能这几年也觉得很熟悉。实际上从2011年6月的时候,微软就提出了“Tech4Good”的概念,并且在全球来指导我们公益实践的各个项目。2012年到2017年,微软和清华大学学生会等合作伙伴,组织了一系列的 “创新未来论坛”。因为我们看到,除了公益组织,除了技术,更重要的是我们的年轻人可以参与到这种讨论和思考的过程中来,所以我们当时是和大学生们一起来探讨,如何把技术运用到社会问题的解决当中。现在有很多参加创新未来论坛的同学们都已经走上了各自的工作岗位。

 

| 微软中国从2010年开始组织“非营利组织信息日”活动

 

2012年开始,我们支持社会企业。在2012年,微软第二期的云加速器,我们孵化了一个叫做保益互动的社会企业,是为视障朋友服务的一个软件公司,基本上在国内处于一个非常领先的地位。

 

2013年开始,微软亚洲研究院开始了手语识别的研究。到现在,微软的Teams里面已经加入了手语的元素。

 

2014年,我们和北京市红丹丹视障文化服务中心(以下简称“红丹丹”)一起建立了民间的第一个为视障朋友服务的云端图书馆。微软和红丹丹从2005年就开始合作了。从我们的志愿者为红丹丹提供IT支持,到参与红丹丹的“心目图书馆”项目,还有为盲人讲电影的活动,一路走来,我们把技术也不断地叠加进去。

 

2014年,在云技术刚刚方兴未艾的时候,微软推出了第一期的骇客马拉松(Hackathon),就有专门的一项叫做“Hack for Good”,就是号召我们的同事用技术和公益组织来头脑风暴,天马行空地来想,有什么好的主意可以和公益组织一起合作。2015年,第二期骇客马拉松,我们有一些同事和公益组织合作,运用人脸识别技术来寻找走失多年的儿童。这个是中国第一个把人脸识别技术和公益组织一起来合作,寻找走失儿童的成功案例。我们也特别感谢宝贝回家志愿者协会对我们的信任。之后我们也看到很多企业、业界伙伴来参与到类似的项目中,这是我们乐于看到的 “众人拾柴火焰高”。

 

2016年我们推出了一本叫做《A Cloud for Good》(《云惠天下》)的政策建议集。在当中明确有一个章节就写到,云技术如何可以更好地为公益组织服务,如何把技术和社会组织的日常工作结合起来,减轻他们的负担。

 

 

到2018年,微软和100多家公益伙伴共同倡导:公益和人工智能要更好地结合在一起。不光是公益和技术相结合,我们也不断在思考一个终极问题——不是技术能做什么,而是技术应该做什么。2018年,微软推出了一本书叫做《计算未来》,在里面明确地提出了人工智能,我们也可以把它扩大到科技伦理的6个原则。其中好几个都是和我们的这种科技与公益相结合息息相关的。比如说,可靠与安全,隐私与保障,尤其是这个包容性。

 

| 人工智能伦理的六原则

 

此外,科技企业可以起到一个助推器的作用:能够解决传统方式需要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和时间的问题,或者是用这种创新的工具促进我们公益事业呈现跳跃式的发展。比如说,我们和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从2015年合作至今,在基金会的指导下,搭建了“阳光校餐数据平台”。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每年有3200万学生受益。这么大的一个项目,如何来评估?我们把一些技术运用到其中,这样就可以实时掌握数据,并且又以这种数据作为政策研究和执行的一个依据。

 

在2016年微软推出了“Seeing AI”,可以让盲人朋友看世界。我们的合作伙伴嘉讯广源,他们也推出了一个中文版的人工智能辅助视觉的这么一个应用。Seeing AI是我们云端的一个 API(应用程序接口),大家如果感兴趣的话,可以去尝试。

 

2017年微软的合作伙伴广州华途推出了基于微软智能云的一个物联网解决方案,助力视障朋友实现从家到目的地的一个“端到端”的出行解决方案。现在在广州和几个城市已经是在应用着“听听巴士”的解决方案。

 

此外,微软孵化过一家企业叫做Airdoc DR。这是来自一家中国本土的初创企业,它最开始的核心产品是糖尿病眼底病变的筛查。因为糖尿病造成的眼底病变是一个慢性疾病,在中国可以做这种眼底筛查的医生大约也就是六七千名,主要集中在一线城市。怎么能更好地去服务广大需要做这种筛查的病患,并且早发现早治疗?Airdoc DR基于人工智能做了一个解决方案——就是你在任何一个地方做一个眼底的片子,用它这个解决方案就可以很快地发现你眼睛的出血点和渗血点,在几年前准确率就已经达到了98%。

 

| Airdoc DR用人工智能为眼底病变筛查提供解决方案

 

我们在2018年,跟红丹丹一起把“心目图书馆”进行了升级,这里面有一个“小冰姐姐讲故事”,是用当时的微软小冰,把市面上公版的故事都用人工智能的形式制作出来,捐给了心目图书馆。这也是当时市面上能见到可获得的公版儿童图书的最大资源。我们也希望视障小朋友可以尽可能多地获得这样的语音资料。2019年一直到现在,我们还跟红丹丹合作,用文字转语音技术来用定制化的声音为视障朋友制作有声书。大家可以通过下面这个视频感受一下具体的技术。

 

| 点击视频,看微软如何用人工智能制作有声书

 

这个视频当中,我们的合作伙伴也提到,为什么愿意和微软合作。

 

第一,除了技术之外,我觉得另外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刚刚给大家介绍的我们的人工智能的6个原则。就是微软做事情,我们是非常为我们的合作伙伴考虑的,是负责任地与合作伙伴一起合作。比如说,我们在整个制作声音的过程中,都经过Responsible AI(人工智能伦理委员会)的评审。我们非常保护提供声音者的个人 IP及安全和隐私。红丹丹的负责人曾鑫老师不光认可我们的技术能力,可以快速复制出自然的本人的声音,也非常认可我们在整个过程中的负责任的态度。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可以和很多公益组织成为10多年的伙伴,这种相互的信任建立不是一朝一夕的。

 

2019年,微软研究院有一个产品叫做“微软小英”,我们和合作伙伴一起开发了一个叫做“小京英”的人工智能App,来协助小学生提高英语发音。其实,市面上这种打分的软件有很多,我们的特点就是可以纠正到你具体是哪一个发音的欠缺。

 

从2020年至今,我们还和首都师范大学的云桥学院合作,把 Chatbot 聊天机器人技术和公益相结合,可以通过Chatbot技术为我们的乡村教师提供24小时不间断的在线服务。

 

从2019年至今,我们和北京山水自然保护中心一起合作,用人工智能技术来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大家都知道,红外相机在野外捕捉生物影像时,有很大一部分是空拍的镜头。之前要靠人工来区别照片上有没有动物。之后,我们用了一个开源的数据模型,并且和公益伙伴一起优化了整个工作流程。现在,基本上初筛照片的这一步可以交给人工智能去操作。这个项目在2021年的COP15生物多样性大会上也获得了主办方的认可。

 

| 用人工智能可以从海量视频素材中找到动物影像

 

我还想跟大家说一点,微软只是来提供技术,所有数据都属于公益组织自己管理。我其实也通过很多渠道去呼吁公益组织一定要加强这种意识:公益组织自己本身的数据安全隐私是非常重要的,这是组织的核心竞争力。所以在跟外部合作时,一定要加强这种意识,保护公益组织本身的数据安全和隐私。

 

最后我想跟大家稍微汇总一下,微软在技术和公益相结合领域目前涵盖这5个方面:

 

 

第一是跟地球环保相关的;第二是和无障碍相关的,就好像我们跟一些视障和听障群体合作项目;中间是人道主义援助,比如说出现了灾害,如何可以更好地去用技术来助力公益组织去做灾害响应;第四是文化遗产保护,比如我们在其他国家做了一些少数民族语言的保护工作;最后就是我们大家都特别关心的,叫做健康

 

非常感谢主办方邀请我们来做分享,最后我要一个视频来结束今天的分享。这个视频是我们2015年做的,如何用人脸识别和宝贝回家一起来找寻丢失儿童的案例。科技的真正力量不在于科技本身,而是用科技成就了怎样的不凡。

 

 

 

 

编辑 | 姜仲迪

海报设计 | 王培 江芝仪

文中图片和视频由受访者提供

 

 

- 预告 -

接下来我们将推出

2023“善经济”思想年礼第二十七份:

 诚信诺如何让太阳能点亮非洲的生活?

欢迎持续关注

杭州市基金会发展促进会

了解更多“2022发现·善经济”精彩内容

 


 

点击回顾 | 2023“善经济”思想年礼系列
 
 

 

 

 

 

杭基会是由杭州地区致力于推动基金会行业发展的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等机构和个人自愿结成的联合型、枢纽型社会团体,是继深圳市基金会发展促进会后,国内第二个专门针对区域基金会行业的联合性组织。

 

杭基会由杭州市慈善总会、浙江省微笑明天慈善基金会、浙江都快传媒集团有限公司、浙江省残疾人福利基金会、浙江省妇女儿童基金会、阿里巴巴公益基金会、浙江正泰公益基金会、浙江海亮慈善基金会、杭州市西湖教育基金会、浙江锦江公益基金会、浙江传化慈善基金会、杭州青荷公益基金会、杭州市德信蓝助学基金会、杭州诸商慈善基金会等14家基金会和媒体共同发起。目前有会员71名,包含36家基金会、14家慈善会系统、以及媒体、学界、金融、法律、文艺、企业等领域代表。

 

杭基会的宗旨是遵守宪法、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遵守社会道德风尚,推动杭州市公益慈善事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的有关依法成立慈善行业组织的规定,促进基金会行业自律机制建设,健全基金会行业运作规范,加强对基金会行业的服务,提升基金会行业专业水平和社会公信力。

 

创建时间:2023-0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