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世界的,做自己的——杭基会推出《“全球视野”案例观点集(第一辑)》丨阅读慈善

 

 

2021年8月8日,杭州市基金会发展促进会微信公众号的“全球视野”栏目推送了第一篇文章《美国一些DAF捐而不用?是否应该立法来限制?》。截至2022年12月9日,杭基会的公众号总共推送了43篇“全球视野”。 
 
每周,我们都从公益慈善、金融、科技、人文以及主流综合新闻媒体和网站在内的各种海外信息源中,选择当下正在发生的案例和正在思考的观点,进行编译,把第一手的新鲜信息传达给会员伙伴们。这些文章的主题包括了:影响力投资、善艺术、捐赠人建议基金、企业慈善、信托、捐赠人研究、绿色能源、利益相关方慈善、ESG投资、慈善殖民主义,以及区块链技术等等。 
 
近期,杭基会推出看世界的,做自己的——杭州市基金会发展促进会“全球视野”案例观点集(第一辑)》,包含了 “全球视野”栏目从2021年7月到2022年7月之间推送的25篇长文,以及其前身—— “一周动态”栏目“国际前沿”板块的35篇短文,共60篇文章,供杭基会会员伙伴们参考学习交流。如果有朋友对此感兴趣,可以给杭州市基金会发展促进会微信公众号留言“全球视野”,或点击“阅读原文”,进行申请。

 

 

 

看世界的,做自己的——杭州市基金会发展促进会

“全球视野”案例观点集(第一辑)

 

出品:杭州市基金会发展促进会

策划、审稿:吴伟、姜贤正

编辑:李烨池

翻译:丁适于

 

PREFACE
卷首语
 

 

怀大格局 用笨办法 做小事情

 

什么是视野?

简单说,就是我们看世界的范围有多大。

视野即世界。

以解决社会问题和推动社会创新为使命,不论是个体、机构或组织,如果没有打开视野,会怎样?

当然会很糟糕。

所以我们现在做的这件小事,就是想尽力拓宽大家的视野。

 

先摘几篇文章的标题:

“艺术+公益,艺术家用创造性思维解决问题,并为社区带来变革与繁荣”;

“不管换谁做老板,如何保证公司永远保持做好事的初心?;

“不只是保护环境:创新太阳能金融结构帮助低收入家庭和投资者共同获益”;

“如果有这样一份工具包,残疾人创业就业或许不再是一道难题”;

“做慈善也需要咨询公司?你可能不知道,价值数十亿美金的慈善事业由它指导”;

……

 

怎么样,是不是感觉有点不一样?

类似这样的文章,这一辑我们收集了60篇。

说是“收集”,其实没那么轻巧,我们用的是笨办法,就是经常到全球各大与公益慈善或社会创新领域相关的媒体或专业网站,去浏览,去发现,然后翻译整理成篇。

像是深山老林里采蘑菇的小姑娘。

 

我们希望,每一篇文章中有一个视角,或者有一个表述能给你启发,就意味着你的视野又被它“撑”开了一丁点儿。

所以,说句敝帚自珍的话,这本虽简陋但沾点桂花香的小册子,也还是本“网上查不到,书店买不到”的杭基会会员“专属锦囊”。

共同富裕是大事业,我们抬头望天,低头捋袖,朝大目标,做小事情。

 

如果觉得这种尝试还行,估计2023年春暖花开时,我们就会把第二辑奉送至您手上。

 

杭基会·姜贤正

 

 

- END -

 

 

编辑丨丁适于

 

 

 

 

杭基会是由杭州地区致力于推动基金会行业发展的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等机构和个人自愿结成的联合型、枢纽型社会团体,是继深圳市基金会发展促进会后,国内第二个专门针对区域基金会行业的联合性组织。

 

杭基会由杭州市慈善总会、浙江省微笑明天慈善基金会、浙江都快传媒集团有限公司、浙江省残疾人福利基金会、浙江省妇女儿童基金会、阿里巴巴公益基金会、浙江正泰公益基金会、浙江海亮慈善基金会、杭州市西湖教育基金会、浙江锦江公益基金会、浙江传化慈善基金会、杭州青荷公益基金会、杭州市德信蓝助学基金会、杭州诸商慈善基金会等14家基金会和媒体共同发起。目前有会员71名,包含36家基金会、14家慈善会系统、以及媒体、学界、金融、法律、文艺、企业等领域代表。

 

杭基会的宗旨是遵守宪法、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遵守社会道德风尚,推动杭州市公益慈善事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的有关依法成立慈善行业组织的规定,促进基金会行业自律机制建设,健全基金会行业运作规范,加强对基金会行业的服务,提升基金会行业专业水平和社会公信力。

 

创建时间:2022-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