捐赠人大会 | 李元龙:形成有专业分工,又能充分满足上游捐赠意愿和下游受益人需求的生态

 

 

钱塘江边的冬日,2021中国(杭州)捐赠人大会在云端与捐赠人相聚。

 

捐赠人是什么?捐赠人为什么而捐?如何让捐赠人更好地捐赠?国内外又有哪些创新捐赠工具?未来捐赠人应当获得怎样的尊重?一连串问题首次明确抛出,首次在大会上给予集中回答。你从捐赠人大会上找到答案了吗?一起回顾大会上的精彩内容吧。

 

 “2021中国(杭州)捐赠人大会”系列内容回顾,本期推出万向信托慈善信托部总经理李元龙的演讲。

 

 

 

 

我一直对捐赠人大会的主题比较感兴趣,特别是从捐赠人的视角去看公益慈善。其实大家知道我主要是做慈善信托的工作,信托按照信托法的要求,是从捐赠人的意愿出发,然后去管理运用信托财产。所以我们作为受托人,在日常的工作中,在给客户设计慈善信托的时候,也都是从捐赠人的意愿出发去让他实现他的慈善心愿。所以说我们天然从职业的要求出发,就带着一种捐赠人的视角去看问题,或者去开展工作的一种逻辑。

 

但是过去几年,在公益慈善的领域当中,这种视角相对来说是比较少,或者相对来说比较受忽视。捐赠人只是出钱,但是很多的事都是由我们的基金会或者是按照我们项目的逻辑去做事情。

 

跟大家分享两个我自己的体会。一个就是我们希望去更多地实现捐赠的意愿,从而能够激发出更多的捐赠热情我体会很深了,因为过去我们做一些金融的工作,天然地就是我们为投资人带来回报,我们要对他负责。

 

但是我们面对捐赠人的时候,可能这种概念、逻辑或者意愿相对来说会淡一点,那么捐赠人的意愿很难能够充分地实现,包括他的激情也很难能够让他有持续捐赠的动力跟意愿。所以说我们过去很少能够看到一个长期捐赠或者大额捐赠的捐赠人,能够持续地投入到一个慈善事业当中。这个缺失,也恰恰是中国慈善事业发展最需要的来源之一。

 

从慈善信托的逻辑来看,我们希望不断地去服务,根据捐赠人的意愿,我们去安排他的项目设计和慈善构架的搭建,然后去产生更专业的受托人、执行机构、评估机构等等,使得整个慈善服务的链条能够逐渐拉长,做得更加专业。这些专业度的提升跟服务的延伸都是来源于捐赠人的意愿。

 

如果捐赠的意愿能够充分地、持续地、更加有热情地去表达,我们的专业机构也能够配合起来,做得更加专业、更加持续的时候,那么我相信这个慈善行业的发展能够有一个新局面:也就是说会出现专业的受托人,专业的慈善咨询机构,然后专业的执行机构和评估机构,从而使得我们的行业的发展能够进入到相对持续的、更加快速的发展路径上去。我相信这个视角也是我们捐赠人大会所希望能够看到的、从捐赠人去触发行业发展的一个可能性。

 

第二个想分享的体会是,目前整个慈善行业所管理的慈善资产的存量还非常少,这其实是一个很大的问题。我们过去没有去注重捐赠人拿出一些大额财产想持续管理的逻辑,某种程度上我们把捐赠人当做一个“消费者”,他可能捐赠一次就是完成一次“消费”,但是他的参与度和参与意愿很难在后续的慈善活动中持续地表达出来。我们通过一个信托机制,其实给了捐赠人一个很好的参与方式。

 

正是因为我们在慈善信托的过程中体会到,有两类捐赠人其实有很强的欲望跟需求:一类人希望他的大额慈善资产捐赠能够有一个合适的管理载体,也就是说公益资产的存量能够越做越大。“公益资产”,可能描述起来比较抽象,其实有点像洛克菲勒基金会和Getty Trust(盖蒂信托),现在已经存续了100年。我们希望在中国能够有专业的机构专注于为捐赠人服务的理念,让这类捐赠人的慈善资产未来也能存续100年或者100年以上。根据他目前所表达的意愿,我们通过契约的形式能够长期存续,然后长期发挥它的作用。

 

第二类需求其实跟很多企业家捐赠人自己的传承需求相伴随的。因为我们看到很多的传承,并不是说“仅仅传给自己的儿子孙子”的这种很狭隘的家庭传承,还有很多有社会责任的企业家其实在考虑的是,希望在传承过程中有一部分是回馈给社会的。当我们从一个面向捐赠人服务的视角来看,就是他在传承过程中溢出给社会的部分,我们怎么能有效地提供载体、有效地管理起来。这在过去其实是非常缺失的,这也是因为我们缺少一种为捐赠人服务的视角。

 

我们观察到,在很多欧美国家,这一类在传承过程中有大额财产溢出到社会的部分,公益资产建立的速度非常快,而且比例也占得比较多。我们也希望未来中国也会出现一种合适的载体去服务这类捐赠。

 

改革开放40多年,有很多有社会责任的企业家已经开始安排自己这样的捐赠意愿,然后把意愿变成现实。这种捐赠人的需求可能是未来推动中国慈善发展的一个重要力量,也就是我们说的家族慈善的力量。所以说我们不管是为了捐赠人的意愿去做事,去产生更多专业服务的链条,还是说去做大存量的慈善资产,为了企业家、为了家族慈善长期持续的管理去做合适的慈善载体,从捐赠人的视角让他能够选择和获得更多的慈善服务和载体的角度,我们都是希望能够围绕捐赠人的视角,能够让他获得更多的捐赠热情,实现他捐赠的逻辑。

 

我们希望给我们的委托人、捐赠人讲一句话:“希望您能够专注您的慈善意愿,然后其余的事情交给我们。”我们不可能要求一个捐赠人,既要付出资金财产,又要付出很多时间,还需要付出他的一些企业家精神,去安排很多慈善项目的设计、管理以及后续的监督,这个链条其实需要我们更多的社会分工去做起来。

 

当从上游,也就是从捐赠人的视角,去看整个慈善项目以及慈善行业运营的时候,就会发现我们现在做得还不够。捐赠人意愿和需求的满足,如果类比于商业逻辑,它是一种客户需求的满足,现在还远远没有充分得到实现。

 

捐赠人大会给我们引导的是换一个视角来看问题,来看公益慈善的逻辑,这种观察引发的是我们行业内部,从专业服务的角度、从捐赠人意愿满足的角度来思考问题,以及未来如何去长期管理大额的家族公益资产。

 

总结来说,从我的角度去想未来公益慈善行业的发展,相信会出现比较多专业性分工的慈善机构。我们是一个慈善信托的受托人,然后还有慈善的咨询服务机构、评估机构以及在各个领域比较专业的执行机构。未来我们也会看到专门做慈善资产长期管理的机构,包括未来慈善项目的预算管理、慈善项目的监督评估等等的机构,甚至于慈善项目的监理机构。那么这样的一种比较专业的链条拉伸以后,我相信从捐赠人的上游开始,一直到最后受益人的需求满足,会使得整个慈善行业形成一个有专业分工、有专业发展,又能够充分满足上游的捐赠意愿跟下游的受益人需求的一种形态和愿景。

 

我也相信从捐赠人的视角出发去观察,使得我们看问题能更加的完整、清晰,这也是今天我们大家一起坐在这里,去围绕“捐赠人”主题去展开讨论的最有价值的一个地方。谢谢大家!

 

- 未完待续 -

 

欢迎持续关注【捐赠人】微信公众号

了解更多捐赠人大会的精彩内容

 

创建时间:2022-01-18